速生法桐侵染性病害和生理病害如何区分

速生法桐侵染性病害,由微生物侵染而引起的病害。由于侵染源的不同,又可分为真菌性病害、细菌性病害、病毒性病害、线虫性病害、寄生性种子植物病害等多种类型。这类病害有一个发生发展或传染的过程;在特定的品种或环境条件下,病害轻重不一;在病株的表面或内部可以发现其病原生物体存在(病征),它们的症状也有一定的特征。
 生理性病害是由非生物因子引起的病害,如营养、水分、温度、光照、和有毒物质等,阻碍植株的正常生长而出现不同病症。这些由环境条件不适而引起的病害不能相互传染,故又称为非传染性病害或生理性病害。这类病害主要包括缺素症等。这类病害从病植物上看不到任何病征,也分离不到病原物。往往大面积同时发生同一症状;没有逐步传染扩散的现象。
速生法桐侵染性病害和生理病害如何区分
机理:
植物侵染性病害的发生发展包括以下三个基本的环节:病原物与寄主接触后,对寄主进行侵染活动(初侵染病程)。由于初侵染的成功,病原物数量得到扩大,并在适当的条件下传播(气流传播、水传播、昆虫传播以及人为传播)开来,进行不断的再侵染,使病害不断扩展。由于寄主组织死亡或进入休眠,病原物随之进入越冬阶段,病害处于休眠状态。到次年开春时,病原物从其越冬场所经新一轮传播再对寄主植物进行新的侵染。这就是侵染性病害的一个侵染循环。
速生法桐生理性病害主要有:
在园林植物生长过程中,由于气候条件不适或管理不当,常导致冻害、徒长、老化、沤根、萎蔫、药害等情况发生。可通过适时浇水、施肥、松土、通风、日照等措施预防和防治这些生理病害。 [2] 
冻害
冻害对早春花苗生长构成最大威胁。应经常注意天气预报掌握天气变化。当寒流来临时,要加温或增加覆盖物,以保温防寒,另外要适当控制浇水,合理增加磷钾肥,多施有机肥,提高小苗的抗寒能力,使小苗免遭冻害。
徒长
避免速生法桐植株拥挤,相互遮挡不利于通风透光。应尽量增加光照,防止过分遮阳,否则易产生细弱、节间长的徒长苗。根据花苗的长势,可适当叶面喷施0.2%~0.3%KH2PO4或100~200mg/kg多效唑,促使花苗生长健壮。
老化
在幼苗生长发育过程中,因蹲苗时间过长而产生老化苗。当小苗生长异常缓慢时,要改挖苗为促苗,蹲苗时间长短应适度,要控温不控水,加强肥水管理,也可喷施10~30mg/kg赤霉素,刺激幼苗生长。
沤根
速生法桐造成沤根的原因主要是土壤湿度过大,温度过低引起。在播种前,首先要选择透气性好,肥沃的腐殖质或草炭土等作为基质;其次要提高土壤温度,夜间要保持l0~15℃,白天要保持20~25℃,昼夜温差不能相差过大,否则不利于幼苗根系正常生长。土壤干时,按需水情况浇水,并及时松土、通风排湿,促进水分蒸发,可防止沤根的发生。
药害
由于施药量过大、浓度过高或苗床土过干而导致小苗受药害。要严格按说明要求使用农药。用药前苗床土要保持湿润。发生药害时,要及时喷水清洗或喷洒缓药物。如乐果药害,可喷0.2%硼砂或硼酸溶液;对于多效唑药害,可喷0.05%赤霉素溶液;对于退菌特药害,可喷0.2%硫酸锌溶液。

最新图文